搜索
查看: 1612|回复: 5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奇异欢乐的婚礼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09-6-15 18:14:41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    中国疆域辽阔,民族众多。各民族的婚礼之繁,礼俗之复杂,内容之丰富,很难全面加以介绍。在人生的诸多礼仪中,诞生礼,成年礼,婚礼,丧葬仪礼,被视为四大仪礼。在这四大仪礼中,人们最重视的莫过于婚礼了。

    婚礼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。前面介绍的从提亲到迎娶前的各种讲究,虽然都是婚礼的一部分,但它实际上是在做着婚礼前的各种准备。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,择定吉日,男方家派人或亲自到女方家把新娘接到家中。所谓的婚礼,就是伴随着这一过程所实行的仪礼。

    无论古代或现代,婚礼都是婚姻和仪礼相结合的产物。婚姻发展史告诉我,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,虽然有两性的结合,但这种结合的目的是为了人种的自然繁衍,纯属一种自然现象。所以,这种两性之间的结合,严格来讲不能称之为“婚姻”。

    后来,随着社会的发展,男女之间的结合渐渐不仅形成一定的规范,而且逐步产生了相应的婚姻制度和某些特定的婚俗,这时的男女结合,是以得到社会的许可为特征的。再往后,有关婚姻的法律出现了,法律将男女之间构成婚姻的原则,用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,使婚姻不仅得到社会的认可,而且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。这是人类婚姻的一大进步。

    婚礼,顾名思义是男女结婚时举行的仪礼。这种仪礼,在各民族中的表现是形形色色的,互不雷同。因为中国的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,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不同。还由于过去各民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等,都对婚礼习俗产生了巨大影响。

    婚礼始于何时?现在已很难考查。许多古籍记载,传说伏羲氏创造了嫁娶仪式。当时的中国社会还处在母系氏族社会,即历史学家们所说的传说时代。

    实际上,婚礼最早的含义带有祝贺性质。在氏族社会,男女之间的婚配,大都实行氏族外婚或部落外婚。男子成婚,必需要到另外一个氏族或部落去寻找配偶。为了达到达一目的,抢婚现象经常发生。特别是在女性比较少的情况下,男子要得到配偶,是非常困难的事。一旦得到配偶(哪怕是枪来的)全氏族或部落的人都要为此而庆贺。有时还要设宴欢庆。这就是婚礼的原型。

    比如,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。很久以来就实行氏族外婚。由于居住地域辽阔,部落之间相距很远、给通婚和贸易带来很大困难。所以在古代蒙古族中,姑娘远嫁和抢婚现象是很普遍的。一旦成婚,必然饮酒作乐,表示庆贺。宴会上杯盏相碰,碗筷相击,谱就婚宴的乐章。追溯起来,这大概就是蒙古族舞蹈(盅碗舞)和(筷子舞)的起源。在婚礼上唱起祝赞词,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和祝福,于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(婚礼歌)。如此相沿成习,形成今天蒙古族婚礼的诸多特色。

    另一方面,婚礼的功能还在于,通过一定的形式向族人和社会宣告婚姻的成立,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。

   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礼丰富多彩。有些婚礼不仅保持了原始古朴的特色,而且带有古老文化的遗迹。下面将中国少数民族婚礼分南北两个区域,南北相间加以叙述和介绍。

    1、  蒙古族的“鄂尔多斯婚礼”

    内蒙古的阴山山脉南麓和河套平原腹地,土质肥沃,沟渠纵横,农田密布,素有“塞上粮仓”之称。从钢都包头横渡黄河,黄河大弯以南的广袤土地,便是著名的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。

鄂尔多斯,蒙古语意为“宫廷所在之地”。一代天骄成古思汗的陵墓就安卧在这里。相传成吉思汗远征西夏,路过鄂尔多斯时,被这里旖旎的风光所感动,于是驻马垂鞭,留恋咏叹,留下不朽的篇章,他这样称赞鄂尔多斯的美景:

太平江山永居之地

        衰落王朝复兴之邦

        花角金鹿嬉戏之所

        白发老者安眠之乡。

    鄂尔多斯居住的历代王公,都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。

    鄂尔多斯婚礼的产生对代十分久远。据说从成吉思汗时代流传至今,已有700多年。流传至今的鄂尔多斯婚礼,有一套完整的婚礼程式。

  这种程式往往以独具特色的《婚礼歌)贯穿始终。关于鄂尔多斯婚礼的起源,蒙古族婚礼赞词中是这样叙述的:

        成吉思汗时代传下来的婚礼

        是草原上最欢乐的时机。

        抬出那肥壮的羊只,

        摆上那丰美的奶食,

        让我们在这丰盛的筵席上,

        纵情歌唱,欢聚一堂。

    还有的婚礼祝词这样唱道

        翻开那古老的经典,

        追溯那悠久的历史,

        圣明贤帝成吉思汗,

        把才貌出众的孛尔帖哈敦,

        娶为结发爱妻之际,

        缔造了最初的婚仪,

        奠定了迎亲的大礼;

        王公贵族的规矩,

        从全牛开始,

        九九八十一件聘礼;

        平民百姓的规矩,

        从全羊开始

        五九四十五件聘礼;

        随旗蒙古的规矩,

从全酒开始,

        三九二十七件聘礼。

    多少年来,居住在鄂尔多斯高原的蒙古人,都是按照成吉思汗定下的婚仪和迎亲大礼举行传统婚礼的。在那里,每年一到冬季,老人们就开始为成年的儿女张罗婚事了。他们请来值得信赖而又善于辞令的媒人,带上洁白的哈达和礼物,前往品貌出众的姑娘家去提亲。媒人到了姑娘家中,将哈达和带来的礼物献给姑娘的父母并说明来意。女方父母如果看中了提亲的小伙子,在征得女儿的同意后,留下哈达,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。

    从定亲之日起,首先是姑娘的辫子发生了变化。她不像以前一样  只梳一条大辫子,而是在前额的两侧分梳6条小辫子,再将这些小辫  子归拢在后面的大辫子上,这就标志着姑娘已经定婚了。

    随着迎亲日期的渐渐临近,男方家择订娶亲日期,通知女方家。  从此时起,男女双方家中都为准备嫁娶大礼,开始邀请宾客。到了举  行婚礼的这一天,男方家的蒙古包前,两根高高竖起的玛尼杆(一种  安有神矛的稿杆)上拉着一条细绳,绳上悬挂着红、黄、蓝、白、绿五色彩旗,彩旗上分别绣着马、龙、凤、虎、狮五雄图案。在好特(自  然村落)里,无论那一家,只要这五面旗帜全面更新,迎风招展时,牧人们便会喜笑颜开,互相转告。因为它预示着一位漂亮的姑娘就要  娶进好特里来了。

    清晨,阳光普照着鄂尔多斯大地。被邀请参加婚宴的宾客,穿着  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,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礼物,骑马乘车分  别前往新郎,新娘家中参加婚宴。歌声四溢,美酒飘香,整个好特都  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。

    到了傍晚时分,娶亲的队伍就要出发了。新郎家的蒙古包前,骏  马嘶鸣,人声鼎沸。娶亲的大宾、伴郎、婚钦人(祝颂人)和新郎依次跪在早已铺好的白毡上,煨桑赞颂先祖成吉思汗的功德,算是从圣  主那里讨得了吉利。之后,新郎翻身上马,只见他身穿蓝缎蒙古袍脚蹬皮靴,腰挎蒙古刀、长弓和箭囊,英姿讽爽,神采飞扬。祝颂人在肃穆的气氛中走到新郎面前,左手端碗,右手拿箭,用箭在碗中蘸一点鲜奶,洒在地上,然后拉开长调,有板有眼地诵起《弓箭赞》和

《骏马赞》。等这一切赞颂仪式都完了,大宾、婚钦、伴郎才翻身上马挥鞭起程,前往女家娶亲。

    鄂尔多斯的夜色是美好的,空旷而宁静。轻脆的马蹄声伴随着马

背上的歌声,向新娘家飘去。

    这时的新娘家,也在做着婚礼的准备。当暮色降临之后,闪烁迷离的灯光下,四位打扮得花技招展的伴娘,进进出出,来往如梭。蒙古包前,女方的婚礼总管,指挥年轻的小伙子们铺下雪白的大毡。大毡上摆着长桌,桌子上的红漆托盘里,放着一只烧好的全羊。两边各放一盘圣饼,圣饼旁边放着一只装有鲜奶的雕花银碗。这是为新郎接风的第一个席位,被称做“看席”。看席南边铺着一条洁白的毛毡,是专供新郎下马时垫脚用的。准备工作做得得严肃而认真。

    娶亲的人马来到女方家。娶亲者各个催马扬鞭、精神焕发。他们催马在新娘家的院子后面兜一个圈,然后来到准备婚宴的厨房前,给“图拉噶”(煮肉的人)敬献哈达。用赞词表示对他们的感谢。因为正是这些图拉噶们的辛勤劳顿,才为婚宴准备了美味嘉肴。

    接着娶亲的人马绕过神台,来到新娘家的蒙古包前。赠箭仪式在这里举行。

    仪式开始前,新郎的坐骑被牵到神台前的毛毡上站好,接受双方婚钦的礼赞。当男方婚钦颂完(骏马赞)时,女方婚钦接着涌起《赠箭赞》,诵完后将一只白箭插入新郎的箭囊。此刻,新郎才跳下马,将弓箭挂在玛尼杆上。然后跟随婚钦,来到早己准备好的看席上,品尝奶食圣饼。然后向婚宴正厅走去,大宾和伴郎也被人们毕恭毕敬地迎进去。然而当新郎和男方婚钦来到婚宴正厅门前时,面前却突然飞出一条彩带,将他们拦在门外。这就是蒙古族传统的“闭门迎亲”仪式。

    四位如花似玉,能说会道的伴娘,把住彩带的两端。这条彩带就像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,横在娶亲者面前,无论男方婚钦怎样求情,也不能通过。婚礼的气氛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,男方婚钦急忙上前问道:

    “啊呀约,这是怎么回事?此门是长年累月不开,还是因为我们来临而紧封?”

    口舌伶利的伴娘们立刻回答:

    “此门并非长年累月不通,今天正是你们来临而紧封。瞧你们弓箭在身,像是猎人;看你门衣着华丽,又好似嘉宾。你们要去的地方是何方?你们要见的亲人是何人?”

    男方婚钦说道:

    “阿爸定好的金银般的亲事,额吉(母亲)约好的玉石般的良缘。我们牵着银鞍宝马,来到亲人身边,是整箱整批的放下,还是铺开九条大毡,把这些礼物件件点请?”

    这种对诵要持续很长时间。传统诵词和即兴祝诵结合在一起,既是男女双方婚钦和伴娘斗智的时刻,也为婚礼增加了无穷的欢乐。直到女方伴娘说:

    “礼物整箱整批收下了!”

    这时,新郎和婚钦才算闯过了第一道关卡,然而后面的关卡还多着呢。

    男方婚钦顺利通过第一关,带着新郎进入婚宴正厅。他们首先从  主婚人开始,依次向女方家的亲友行礼,交换鼻烟壶。然后以普通宾  客的身份就席喝茶。

    喝茶完毕,举行献羊祝酒礼。这时,男方伴郎将带来的主要礼品  陈列出来,请大家过目,并用四方大盘献上一只全羊。全羊是整只羊  煮出来的,四脚相盘卧在盆子里。新郎跪在主婚人面前行大礼,婚钦  手端洒杯,吟诵祝酒词。新郎起立一一敬酒,并请大家品尝全羊。

    肥美的羊背,没有盐巴就没有味道。欢乐的婚宴,没有歌声就不  热闹。在主婚人的提议下,欢乐的婚宴开始了。豪迈爽直的牧人们弹  起三弦,拉起四胡,老人们唱的古老的长调和青年人唱的短小的情歌  交织在一起,怀念古老生活,憧憬美好未来,一唱就是半夜。

鄂尔多斯的婚宴之夜,令人神往。夜阑更深之际,求庚问名的仪  式又开始了。只见女家的四位主家大嫂,端坐在四把椅子上,与男方  婚钦展开持久的,诡秘诙谐的问答和对诵。婚钦的目的,是要知道出  嫁姑娘的妙龄芳名。

其实,出嫁姑娘的名字是早就知道的。不过以往知道的是乳名。因为蒙古族姑娘出嫁时都要另取新名,这才是婚钦和新郎急于想知道的。为了求得姑娘的名字,新郎要在男方婚钦和女家大嫂的盘问对诵声中,长跪达四小时之久。这不能不说是对新郎的一种考验。礼节不到,姑娘的名庚是不能公开的。因为一旦名庚公开,姑娘就属于男方家的人了。所以新郎既使双膝跪肿,也是心甘情愿。

    经过一场坚苦的努力,名庚终于问到了。这时,婚礼程序该进行“离娘宴”了。婚礼大厅又恢复到当初的情景,新郎在婚钦的祝颂声中,给主婚人和在座的亲朋磕头敬酒。男方婚钦说:“尊敬的各位亲戚朋友,新郎即将叩头敬酒,主婚大人有何分咐?”

    主婚人说:

    新郎叩头献上美酒

    幸福的时刻即将来临,

    在座的诸位贵友高朋,

    请用吉祥的言辞为他祝福。

    于是大家为新郎祝福

        “叩了头的人儿长福长寿,

    积了德的钱儿越花越有。”

        “身挎追风马永不空鞍

    手提藤条鞭永不失落。”

        “让牛羊布满你的草场,

    让金银塞满你的板箱。”

        “行好积德福大,

    安分守己寿长。”

        “愿你孝顺爹娘,

愿你教子有方。”

这些真诚的祝愿都发自婚宴参加者的肺腑。无论说者与听者都会  感到由衷的满足。

    新郎叩完头,女方家摆上整羊全席,招待双方宾客。此时新郎和  婚钦则要到小辈房中参加晚宴。

    小辈房中的晚宴,气氛完全和大厅不同。因为这里除新娘外,还  有伴娘和陪亲的姑娘们。当新郎和婚钦坐定之后,随即就有人端来一  个煮熟了的羊脖骨。为了考验新郎的智慧和气力, 姑娘们巧妙地将一根红柳棍,或粗筷子插进羊脖骨中间,让新郎来涝。新郎不识其中的奥秘,往往弄得满头大汗,掰不开羊脖骨,这难免要引起众人的哄堂大笑。这时有经验的婚钦会暗示机关,帮助新郎解围。

    东方发白,百鸟啁啾。新娘要梳头,上马起程,前往男方家。这  时,一场阻嫁和抢亲的战斗又开始了。那些平时与新娘要好的陪亲的  姑娘们,组成一道道人墙,将新娘围在中心,痛哭流涕,难舍难分。  有的甚至将腰带解下来,一条一条连接起。腰带的一头穿过新娘的袖  口和后背,再用同样的办法将别的姑娘也串连起来。阻嫁的姑娘们和  枪亲的人群撕扭在一起。直到将姑娘们的手指强行掰开,解下腰带,  新娘才能脱身。阻嫁仪式结束后,开始给新娘上头,穿戴,蒙上红纱  喜帕。在人欢马叫和退亲的歌声中,簇拥新娘上马起程。娶亲的队伍  绕蒙古包一周,依依不舍的向男方家走去。这时,人群中不断有人悲  切的唱道:

        大雁的雏儿,

        命运把他系在河边湖畔、

        赛拉尔白咚赛;

        养大的姑娘

        命运把她抛向海北天南

        赛拉尔白咚赛。

        骏马的驹儿,

        命运把它系在辽远的路上,

        赛拉尔白咚赛;

        养大的爱女,

        命运把她抛向陌生的他乡,

        赛拉尔白咚赛。

    离别的歌声喜里藏悲。蒙古族的婚礼歌,就是这样用感人的声调表达人们的思念和感情。

    自从派出娶亲的人马之后,男方家中也是通晓达旦宴请宾客,开怀畅饮。贺婚的宾客济济一堂,等待着娶亲的喜信。当娶亲队伍快要来到时,男方家中派出一支人马在中途相迎。

    黄昏时分,新娘来到了。男方家的门口燃起两堆火,新娘拉住新郎从火堆的另一端递过来的鞭梢,从两堆火中间走过。接着是祭灶、拜火神,最后由婆婆为儿媳妇揭去面纱,新娘向主婚人及亲友们磕头行礼。亲友们接过酒杯,祝一对新人幸福美满。这一夜少不了喜筵欢歌,祝颂敬酒。

    鄂尔多斯的婚礼结束了,这一至今还在流行的古老的婚礼仪式,表现了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独特风情。它将我们带回古老的年代,使我们看到氏族社会留下来的抢婚习俗的遗风。新郎全身披挂前去迎亲到女方家之后绕屋盘旋,主家大嫂的闭门迎亲等,就是古老的抢婚习俗的反映。而新郎家的祭灶,拜火仪式,则带有原始萨满信仰的气息。鄂尔多斯欢乐的婚庆仪式,使每一个到过鄂尔多斯的人都留恋忘返。   

2、傣族的“拴线”婚礼

   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。宗教思想对傣族民众的思想影响很深。婚礼有时也不得不涂上一层宗教色彩。

    按照傣族的传统习惯,婚礼仪式一般先要在缅寺(佛寺)中举行。婚礼开始前,缅寺的佛堂前摆上花毡,花毡上陈设着敬佛用的鲜花和果酒。新婚夫妇到来后,并坐在花毡前。缅寺的和尚便在他们面前诵经,表示对新郎新娘的祝福。然后在早已准备好的托盘中取出两条彩色丝线,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。这就是傣族别具一格的“拴线婚礼。”

    也有的人家,结婚时的拴线仪式不在缅寺举行,而是在女方家中  举行。

    过去,傣族的婚姻大都是“入赘婚”,男方从妻居住。无论是短期入赘还是长期上门,结婚当天双方家中都要杀猪宰鸡,宴请宾客。到了晚上  新郎到新娘家去。  出发前.  新郎穿上新娘亲手为他缝制的衣服,包上漂亮的头巾,背上筒帕  (背包),带上砍刀,由媒人,亲戚和新郎的年青伙伴陪同,到女方家去成亲。一路上鸣枪示惊,借以驱邪。女方家得知新郎即将来到的消息,便故意设下许多关卡。寨子门口,院子门口都有人设阻。如果不给新娘的伙伴一些喜钱,便不能通过。好不容易来到竹楼门口,楼门又关上了,新郎还得给喜钱。 楼梯口也有人把守,真是步步设防。最有趣的是新娘也被藏起来了,男方要花钱敬酒,才能请出新娘。有的地方,在新郎来到时,新娘的伙伴以泼水和请新郎喝糖水表示欢迎。新郎为了防止被水泼湿,就和前来送亲的伙伴们用毯子蒙头,在混乱中闯进竹楼。这种喜剧性的场面,给婚礼增加了无限乐趣。

    之后,正式的婚礼开始了。火塘前面放着一张竹制的蓖桌。桌子  上摆放着糯米饭团和两只宰好的鸡,还有酒、蜡条、芭蕉和线团。桌  子一边坐着主婚人和证婚人。新郎新娘按男左女右坐在对面。这时由  主婚人或请一位老人唱《祝福歌》,向新婚夫妇祝贺:

        哦——

        让我们的祝福,

        传进男女老少的耳朵。

        让摩弄(知识渊博的人)的卜卦,

        变成一只好听的歌。

        永远脱离灾难

        永远躲过不幸。

        老虎豹子不来伤人

        烈火洪水不来降祸,  要说吉祥的时辰啊

就是我们选择的今天。

今天,天神撤下了谷种,

今天,天女撒下了花粉,

今天,善良战胜了邪恶,

今天,智慧放射出光辉

今天,斑鸠逃脱了火线,

今天,白兔躲过了龙口,

今天,猎手交上了好运,

今天,大象走出森林跳舞,

今天,召勐(首领)向百姓施舍,

今天,金块银块比不上的珍贵日子。

苦难被我们抛弃了,

迎来了喜庆的时光

坐在席上的老人们啊,

我们该给下一代祝福了。

从今天到明天

从眼前到将来,

你们二位结为夫妻,

要共同操心过日子。

假若养儿育女

就先生一个相玉(女孩),

让她来坐织布机:

从今天到明天,

从眼前到将来

你们俩要像筷子成双,

要像枕头成对

要像两股水汇合一起难分。

白头到老,

长久健康,

我的话句句真诚

我的祝福充满希望,

起来吧,孩子

起来吧,孩子。

    老人们祝福完毕,主婚人用一条线从新郎的左肩拉到新娘的右肩。其他的长者和亲戚也用同样的方式给新郎新娘拴线。拴线婚礼有一定的规矩,一般是男方的亲戚先给新娘拴线,后给新郎拴线:女方的亲戚则先给新郎拴线,后给新娘拴线。一条条洁白的银线,将新郎新娘拴在一起,祝他们同心相连,白头到老。

    拴线仪式结束后,婚宴正式开始。在藤子编织的圆桌上,铺一层鲜嫩的芭蕉叶,表示对客人的尊敬。芭蕉叶上摆满了具有傣族风味的嘉肴。新郎新娘不停地向客人敬上香烟和糯米酒,当席的客人不时向新郎新娘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,要求他们必需一一回答。由此常常引起哄堂大笑,婚礼的气氛十分热烈。

傣族举行婚礼时,都要请民间歌手歌唱祝福。在这种场合,赞哈(民间歌手)们主要唱(婚礼歌)。歌词优美动人,常牵动着新郎新娘和许多人们的心。他们尽情赞美“宝石般的小伙子,配给金子一样的姑娘”。或说新郎新娘是天生的一对,男的是田,女的是谷;男的是水,女的是鱼;男的是树,女的是藤。赞颂新郎新娘的爱情从撒种到收获,经历了漫长的岁月,两人共同栽培的友谊树苗,今天已长大,枝叶茂盛,要开花结果了。希望他们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为操办婚事付出的艰辛,也不要辜负热心的乡亲们,是他们送来了白鸡蛋、黄母鸡,为新郎新娘拴线,祝福新郎新娘永不分离,相爱到老,苦难不挨身,寿命长百岁;愿子孙兴旺,生子像太阳,生女像月亮。这些赞美之词都是用赞哈调来演唱的,委婉动听。

    有一首《赞哈》这样唱道:

        天下所有吉利都归在今日,

        叭桑木底(天神)骑马骑象也在今日

        叭矮孙(天神)登基立王也在今日,

        天后怀孕生子也在今日。

        祖先告诫后代也在今日

        小孩抓住老虎也在今日,

        母猪作窝下崽也在今日

        虎子献金,猴子献银也在今日,

        七路白雾上青天也在今日,

        九千颗宝石落地也在今日

        今日里,公鸡拍翅叫,

        今日里,全寨人欢笑,

        共同祝福你们成为夫妻。

    赞哈的祝词十分热烈而壮美。他们是婚宴上人们心理和情绪的代言人。无怪唱到精采处,人群中会不时发出“水!水!水!”的欢呼声。就连那些躲在婚宴一隅,借婚礼之机寻偶结伴,坐在一起祝酒谈心的未婚情侣们,也会受到感染。他们多么盼望如此隆重的婚礼,早日轮到他们自己。

    第二天,新郎新娘回到男家,男方家要举行同样的拴线仪礼。

    傣族的婚礼虽保持着传统方式,但由于居住地域的不同,仪式的繁简存在着很大差异。

    上述婚礼,是傣族青年男女从恋爱到结婚都比较顺利的例子。如果遇到双方父母不同意儿女自定的婚事,就要由父母包办或者向男方家索要许多彩礼。这样就会造成婚姻的困难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相爱的青年男女可以通过逃婚,偷婚,抢婚等手段,来达到双方结合的目的。傣族的偷婚大都秘密进行,相爱的青年男女,双方约定时间和地点,由男方约几个伙伴,偷偷将姑嫂接到男方家中。然后请媒人说亲,商定彩礼。这时,女方的父母已无可奈何,不得不降低彩礼要求。抢婚和偷婚不同,是一种半公开行动。往往是男方约同伴数人,带上砍刀,铜钱等,埋伏在姑娘经常经过的地方。当姑娘担水、洗菜或做其他事经过此地时,将姑娘枪走。这时姑娘佯装呼喊,父母和村里的人听到呼声,手持武器前来追赶。

    抡婚是傣族的传统习俗,所以一旦有抢亲的事发生,大家也只是虚张声势,假意追赶。常常是抢亲的往东跑,追赶者却往西跑。如因误会,抢亲者和追赶者相遇在一起,这时,抡婚者会呜枪示意。追赶者听到枪声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跑去。如果追赶者不注意追上了抢亲者,抢亲的队伍就会撒一些铜钱在路上,追赶的人借拾钱的机会来拖延时间,抡婚于是便告成功。

    抢到新娘后,男家必然庆贺一番。然后请媒人到女家去说媒,颇有点先斩后奏的意味。媒人到了女方家,起初女方的父母表示很生气,坚持要许多彩礼。女家父母还抬出一块大石头说:“彩礼就要这么多,这么重。”亲友们在一旁说情,不断将石头敲去一角,并说:“这么重的彩礼,男方实在无法办到,看在我们的面上,减少一点吧!”直到把石头敲得只剩下一小块,女方父母同意了,才算完事。等到正式结婚时,姑娘仍回到娘家,由男方前来迎娶,女婿会见岳父母时,向岳父母陪礼道歉,然后再回到男方家举行婚礼。

这种偷婚,抢婚习俗,在滇西德宏一带傣族中较为流行。但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,婚俗也有了许多改变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
沙发
发表于 2013-10-20 10:32:53 | 只看该作者
叶子的离去,是树的不挽留,还是风的追求?
板凳
发表于 2013-10-20 10:27:38 | 只看该作者
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,就是时间。
地板
发表于 2013-10-20 10:28:44 | 只看该作者
为中华而努力读书!一包中华好多钱啊~~~
5#
发表于 2013-10-20 10:14:23 | 只看该作者
如花美眷,也敌不过似水流年。风信子
6#
发表于 2013-10-20 10:15:53 | 只看该作者
永远不要放弃你真正想要的东西。等待虽难,但后悔更甚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註冊帳號

本版积分规则

申请友链|关于我们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狼氏网 ( 京ICP备14010652号

GMT+8, 2024-4-20 07:36 , Processed in 0.908030 second(s), 12 queries , Xcache On.

Powered by LangZu web2.0 Discuz Reinforcement! Array9.2 Licensed

© 2001-2013 Lang4 Inc. Theme.狼族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安全联盟站长平台